近日,2025年国际射联世界杯阿根廷站和秘鲁站收官。杭州运动员贡献了其中的5枚金牌,她们是18岁的王子菲和21岁的孙瑜洁。巧合的是,两位00后姑娘的射击启蒙都出自杭州富阳富春第三小学,也都是第一次获得世界杯金牌。
这所小学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培养出两位世界杯冠军?记者来到富春三小一探究竟。
清晨7点,走进富春三小向阳楼5楼的射击训练场馆,16个靶位分列两侧,刚热完身的射击队学生正在穿近3斤重的射击服。10米气步枪靶区旁,教练叶凯伦轻托一名四年级生的肘部:“抵肩时候覆盖面要尽可能全,受力面越大枪的支撑力越好,枪自然就稳了。”随后,少年屏息扣动扳机。
“这一枪下来,什么感觉?”叶凯伦的食指叩了叩电子靶显示屏,9.4环的数据、紫色弹着轨迹一目了然,“先别急着看结果,试着回忆击发瞬间的感觉——弹着点预计在哪个区域?环数大概多少?”箭头指向左上方,那是着弹点偏离靶心的位置。“下一枪,把瞄准点往右下方挪一点。”叶凯伦指导完身旁的何宁昊,抬起头笑着解释道:“平时就是通过这样反复的激光测试训练和反馈练习,来不断矫正技术动作,让射击更精准。”
射中靶心有多难?记者在教练指导下上手体验了一把,托起气步枪15秒瞄准时间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站在10米远的地方看射击靶,其实只能看到模糊的黑点。叶凯伦告诉记者,气步枪靶心10环直径只有0.5毫米,相当于5张A4纸叠加的厚度。“从10环到5环的直径区间是25.5毫米,跟一元硬币(直径25毫米)差不多。”
目前,富春三小射击队基础班加上赛训班大概有30个人。训练馆里,清脆的枪声与机械复位声此起彼伏。“一个小时里,举枪、瞄准、击发一套标准动作下来不会低于100次,光子弹就要打起码60发。”除了每周二、四清晨7点到8点的常规训练,备战比赛期间,下午时段还会增设特训。射击队还特意建立了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两个梯队,以便更好地展开针对化训练。“赛场上,拼的就是心态和肌肉记忆。”
在富春三小,最小的射击训练选手只有9岁。“传统掌托、拳托训练法对低龄学员存在适配瓶颈。”为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叶凯伦会让射击队用指托的方式进行训练,即用手指托举气步枪。“刚开始练的时候容易肌肉力量不足,用指托可以减少手部抖动,帮助养成正确的握持习惯。其实这样手指承担了不小的重量,但也没孩子喊疼。”
“这些年打坏的纸质靶,少说得有几千张吧。”叶凯伦指着手机里保存的老照片笑道。画面中,2000年的露天靶场上,学生们裹着破棉袄在寒风中举枪,打完一枪就得跑10米手动更换靶纸。如今现代化射击馆里,激光模拟器与电子靶的嘀嗒声,正记录着新一代射击少年的成长。
2015年春天,三年级教室到射击办公室的走廊上,总蹲着个马尾辫女孩。当王子菲第7次“偶遇”叶凯伦时,教练终于收下了她的“投名状”。“两天的举枪练习后,她举空枪的姿势标准、平衡感好。”体能测试数据说服了校方,这个距离规定入队年龄还差3个月的女孩,成为射击队首位“破格录取”。
前2个月的举空枪练习不仅枯燥,训练的气步枪得有5、6斤重,往往一小时练习下来,手臂酸痛。但王子菲却不叫苦不叫累。一年后,她便展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后又入选市队。
这座“冠军摇篮”的诞生,始于两位体育教师的赤子初心。1985年,当富春三小射击队在一间简陋器材室挂牌时,这两位老师未曾料到,他们基于射击爱好的尝试竟会开启一段体育传奇。“最初纯粹是爱好,没想到后来培养出不少学生在比赛中拿奖。”现任校长徐恩说。
“射击不仅是竞技,更是心性的修炼。”叶凯伦说道。这位从三小走出的专业教练,2015年经教育局特招回校时,特意教射击队学生手写训练日记,“记录下动作质感如何,稳定性如何以及自身感受,一周后可以结合训练再看有没有进步。”
40年来,富春三小累计向杭州市射击队输送300来名队员,为省队输送了数十名健儿。近几年该校输送的赵中豪获得射击世界杯三姿项目冠军等诸多奖项。王子菲和孙瑜洁包揽最近两场世界杯的5枚金牌。富春三小也多次被评为“富阳区射击传统项目学校”“射击区队联办学校”。
富春三小校长徐恩告诉记者,学校平时很注重射击教育的精神传承,经常通过“冠军故事会”“射击精神讲堂”等特色德育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在课堂生根。“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奖牌的累积,更是孩子们在瞄准与击发间养成的阳光、冷静的品格。”徐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