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开幕式在5月18日于天河体育馆盛大开幕。这届比赛由广州市体育局与教育局联合主办,赛事从4月持续到7月,约有2万名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工作人员参与,创下历届规模之最。作为广州体育人才的摇篮,多位奥运冠军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
这项四年一度的体育盛会迄今已有75年历史,是广州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其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10月14日在越秀山体育场举办的首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1993年起,赛事分为职工运动会和青少年运动会,通过这一平台发掘培养了众多体育英才。
市运会见证了无数体育健儿的成长。比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冠军陈伟强参加过1974年第六届市运会,奥运冠军杨景辉和世界冠军蔡琪子曾两度征战市运会。杨景辉在接受采访时说:“印象最深刻的是1997年的第十二届市运会,因为那届我拿了3枚金牌,当时我很想为培养我的区拿奖。”
本届市运会赛事共设41个大项、1069个小项,新增花样滑冰、速度轮滑、滑板、冰球等10个项目。截至5月18日,已有32个大项结束比赛,剩余9个大项将安排在6月至7月完赛。闭幕式计划于7月下旬举行。攀岩、水球项目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测试赛同步举行,按照全运会标准执行,成为赛事亮点,为青少年搭建高规格竞技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市运会所有比赛项目的裁判长都是国家级以上的裁判,例如冰球项目有6名国际级裁判现场执裁,在市级比赛中并不多见。包括谢思埸、张雁全在内的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为获奖选手颁奖助威,也是本届市运会的一大亮点。
聊到本届市运会,杨景辉表示如今的规模和办赛水平早已有了飞跃,“本届比赛参赛人数和项目设置非常多,还有了冰雪项目,为更多青少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不管是赛事组织,还是开幕式的效果,本届比赛都有了质的飞跃,氛围更可以说比肩全运会。”
除了践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本届市运会还通过赛事区办、进商圈等举措实现降本增效。比如冰球赛事在优托邦商场举办,吸引了大量观众,带动餐饮、娱乐等消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另外,赛事将全方位融入科技元素,助力赛事高效、精准运行。田径赛场启用全电子计时系统、激光测距仪、超声波风速测量仪及鹰眼系统,与中田协竞赛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保障成绩精准公正。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届市运会成为穗港澳青少年体育交流的鲜活样本。开幕式上,特设了港澳子弟学校学生表演的节目《灯火里的中国》。展演压轴部分,《中华体育精神颂》《歌曲联唱》表演环节,奥运冠军杨景辉、世界冠军蔡琪子携手裁判员、运动员和港澳学生代表登台献唱,广州市11个区以及港澳地区共12个方阵约200名学生同台演出,轮番上演粤剧、舞蹈、花式跳绳、蹦床操、舞龙舞狮、啦啦操等精彩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在穗居住、就读的港澳学子也参加了本届市运会的比赛,促进穗港澳青少年体育交流与融合发展。本届市运会还聚焦体教融合,促进广州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特设优秀体育老师的评选,体现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鼓励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成长注入活力。
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会作为广州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有力抓手,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追求卓越的舞台,培养了青少年的体育精神和竞技意识,成为广州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绽放独特光彩,也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你觉得这次市运会有哪些亮点值得称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