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市梅山镇水口村,18岁的高考生陈小雅(化名)用“开朗、懂事、爱读书”诠释着一个逆境少女的坚韧精神。父亲突然离世、家庭负债累累,让她原本清晰的大学之路困难重重。
如今,她一边打工攒学费,一边满心憧憬着大学殿堂,心中怀揣着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高昂的学费却如同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横亘在她与梦想之间。这个本应肆意绽放青春光彩的女孩,发出了无声却饱含渴望的呐喊:“我想在教室里读书,我想圆大学梦。”
10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梅山镇水口村陈小雅的家。刚下一场雨的村道湿漉漉的,小雅已在家门口等候。她身着一条朴素的裙子,脸上笑靥如花。
“记者老师,你们一路辛苦了!”小雅九游官方入口一边热情招呼,一边端上刚泡好的茶。妹妹则在一旁,怯生生地给大家递上板凳。姐妹俩的懂事和热情,让原本潮湿的大厅瞬间充满了温馨。
小雅的家是一处尚未装修的单层毛坯房,墙壁和地板仅涂了粗糙的灰泥,裸露的砖块缝隙间不时渗出尘土。狭小的空间仅容下两间房和一个灶台,陈设颇为简陋。
采访中,小雅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谈及家庭面临的困境时,她始终微笑回应,眼底却透着一股倔强;而提到高考失利时,她下意识看向窗外,嘴角微微抽动后迅速恢复平静。“父亲病倒时,我就知道这次高考可能考不好。”她轻声说。“姐姐从没在妈妈面前哭过,怕妈妈伤心。”妹妹在一旁低声道。
小雅是村里出了名的爱读书。当年,她以697.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南安一中,邻居们常夸赞“这孩子有礼貌、懂事”,还亲切地称她为“未来的好老师”。
母亲李银花向记者诉说女儿的懂事:每次买衣服和鞋子,她都不会超过50元。初中时的一双鞋子,一直穿到高中,直到鞋底开裂、脚趾露出,才舍得换第二双。
“读书是我最快乐的事,老师常教导我们要笑对一切困难!”采访中,小雅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记者心中。
在简陋的家中,李银花向记者讲述家庭的变故。丈夫陈台进曾投身生意,却不幸失败,欠下巨额债务。破产之后,全家医保断缴。生活的重担迫使陈台进转行,当起货车司机。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开车超10个小时,还要搬运几百斤的货物,只为每月赚取8000元工资。
寒暑假时,小雅会带着妹妹去店里帮忙。她们目睹父亲独自卸货时弓着背、喘粗气的艰难模样。邻居好心劝他雇个小工分担,可陈台进却笑着回应:“省一分钱,孩子就多买本书。”这份深沉的父爱,成为支撑小雅姐妹前行的力量。
今年春节,陈台进知道小雅处于高三冲刺大学、妹妹初三备战中考的关键时刻,他更加拼命工作。“整个春节他都在加班,经常晚上十二点才回家。”小雅哽咽道,“即便如此,父亲仍不忘关心我们的学习,看到我们还在看书,便笑着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
然而,命运却无情地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3月21日九游官方入口晚,陈台进还在连夜搬运重物,次日清晨便突发脑出血倒下了。由于医保断缴无法报销,全家四处借钱,凑了11万元医疗费,用于陈台进在光前医院和泉州第一医院的治疗。父亲的倒下,意味着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了。
父亲的倒下,如同一把钝刀,狠狠地刺痛小雅的心房。高三的最后冲刺成了一场精神战,众多压力让原本开朗的小雅,常常在深夜里独自流泪。
在小雅几乎要被压力击垮的时候,母亲给了她最温暖的支撑:“闺女,你只管高考,你爸有我照顾!大学是你唯一翻身的希望!”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成了小雅奋战的最后动力。距离高考仅剩一个月,小雅顶着黑眼圈复习功课,可父亲的重病犹如一个黑洞——家庭积蓄耗尽、负债超10万元,医院催账单和学业压力让她不知所措。
“高考结束时,我哭了好几个晚上。”当高考成绩揭晓时,小雅的总分比预估分低,意味着她心仪的大学变得遥不可及。最终,她将第一志愿填报莆田学院。她期待能够被录取,继续追逐自己的大学梦。
而此时,命运的重击再次袭来——就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陈台进终究没能战胜病魔,永远地离开了她们。父亲的去世,让这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家庭,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与绝望之中。但生活还得继续,小雅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开始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打算。
为了攒学费,7月1日一早,小雅就带着妹妹来到母亲曾经工作的包袋厂勤工俭学,两人连续劳作7天,一共赚到了700元。7月7日,小雅又到镇区找了一份兼职,一周领500元工资。
谈及未来,小雅的眼眸突然亮起来:“读书是我改变一切的机会!”她梦想成为一名教师,这个梦想源于邻居们多年来的夸赞——“会是个好老师”,更源于她多年积累的奖状带来的骄傲。
记者在桌上看到小雅此前获得的证书:2019-2020年,获泉州市“优秀少先队员”;2019-2022年,在国光中学多次荣获“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2022年,独自参加《全国青年海洋保护科普行动》获奖;2023年,在南安一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中获得多个奖项……
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负债累累的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小雅的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父亲总说‘只要我能读书就安心了’,可现在学费、生活费都没着落。”小雅满心愧疚,“若没上大学,我怎么对得起父母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