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是指将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是体教融合视域下的重要研究课题。高校应采取营造政策引导环境、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优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评价机制、健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激励机制等措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资金扶持政策、教育教学政策,鼓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专项基金,明确基金主要用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场地器材建设等方面,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专项基金规模,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以及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共同出资,对捐赠者给予税收优惠,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共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互利共赢;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对专项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资金的使用监管,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公示,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尽量避免资金挪用、资金浪费等现象出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监管效率和透明度,对违规使用资金的高校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回违规资金,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定高校开设一定比例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中,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推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融合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高校体育学院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加强与民间体育组织、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协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文化素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线上资源,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鼓励师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线学习和交流,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推广和普及提供有力支持;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讲座;发展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平台,加大力度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短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珍珠球运动起源的渔猎生活场景和满族民俗文化,开设珍珠球专题节目定期介绍相关知识和赛事信息,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加深师生对珍珠球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高校应积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并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明确专业教师岗位要求且优先录用具有专业背景、丰富比赛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人才,与专业体育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参加其招聘会选拔优秀毕业生,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针对在职体育教师制定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系统专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技术动作、战术策略,邀请专业教练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并纠正教师错误动作,确保教师向学生传授动作的正确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线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自主学习,线下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协会、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加深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理解,并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项目代表的民族文化。
高校体育学院应打破传统评价局限,构建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学生运动技能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水平,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主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激发学生持续进步,过程评价贯穿于整个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便于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努力程度,终结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对学生九游体育官方网站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真实反映学生最终学习成果,激励体育专业学生保持积极态度、不断追求进步;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节作用,定量评价通过获得体能测试各项指标数据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定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新能力等质的描述,发挥二者协同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高校、教师、学生三方应共同落实评价机制。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政策和评价制度,出台专门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政策依据;教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作为体育项目学习主体,应保持客观、诚实的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共同进步。
高校应制定丰富多样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中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设立技能优秀奖表彰在民族传统体育技能方面表现卓越的学生,设立进步奖给予学习态度端正、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设立团队协作奖奖励在团队项目中表现出色的团队;构建完善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系,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并颁发奖项,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吸引其他专业学生关注和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影响力;从精神层面激发师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定期评选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对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利用校园广播、官方网站等渠道宣传表彰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员的优秀事迹,制作民族传统体育宣传视频在校园内和网络平台播放,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更多师生投身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