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闵行区农南路旁,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以下简称“文来初中”)的课间总是充满活力。
有趣的是,文来初中的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均是体育教师出身。而这所学校在体教结合育人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从“上天入地”建设场地到充分利用校园“边角料”,从全年不间断的体育赛事到趣味校外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终生热爱的运动”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当“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在上海推进十年之际,文来初中的实践或许提供了一份独特样本。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文来初中的学生们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体育选项课的“菜单”比以往更丰富了。
除了篮球、羽毛球、拳击、武术等十多项常规运动,新增的陆上虚拟赛艇、软式曲棍球等课程让可选项目达到13个。学校内文荟楼、文海楼旁的空地也已完成改造,变身成软式曲棍球和匹克球场地,期待着同学们的身影。
时间回溯到2021年之前,曾经的文来初中,仅有3片篮球场承载学生的运动需求;而如今,校园正中央矗立起一座3层的多功能楼,拓展出丰富的活动空间。
一层是下沉式空间,设有篮球场和乒乓球桌;二层为食堂,同时放置了划船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三层则是2800多平方米的空中操场,学生从教学楼通过空中楼梯步行20米,便能抵达这片开阔区域尽情活动。
不止于此,校园里的运动设施愈发多元。一条250米长的“连廊跑道”串联起校园的不同区域,让孩子们课后能“撒欢奔跑”;而在教学楼的另一侧,2022年新增的攀岩墙成了“校园打卡点”,基础抱石区高度不足3米,孩子们可尝试横向攀爬,感受岩壁上的挑战与刺激;若想深入体验,还可以报名攀岩体育选项课。为了确保安全,学校特意制作了攀岩安全须知进行播放。
走进校园角落,运动空间触手可及。文海楼内600多平方米的大礼堂里,只需按下电动按钮,椅子就能自动后缩,空出的场地可供孩子们打羽毛球、做游戏。
2021年入学的九年级学生钱烨琳,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如今学校有了室内礼堂,下雨天也不影响上体育课,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体育兴趣。虽然已经毕业,但我仍记得坐在空中操场上看夕阳、和老师们一起打羽毛球的快乐时光。”
除了运动空间“扩容”,学校还将体育课“搬”到校外。出校门过马路20米,闵行体育公园的足球场成了校队的训练基地;步行200米到七宝中学游泳馆,每周的游泳课在此开课。
对于坚持开展体育教育的初衷,文来初中副校长韩波谈道,初中教育因其特殊性(青春期到来、身心发展巨变、学业压力增大)是中小学的关键期,体育对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成长作用和价值巨大,不可替代。“学校不仅在校园内积极挖掘体育运动场地资源,更着力打造校外10分钟体育圈,为丰富学生体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课程之外,是贯穿全年的赛事体系。9月,文来初中的体育节将正式拉开帷幕,不同于传统学校“体育节仅搞一天”,这里的比赛巧妙穿插在每个学期,更重要的是“全员参与”。
9月将依次开展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及羽毛球个人单项赛;10月迎来田径运动会;11月举办智力运动会;12月则安排了定向越野赛与踢跳比赛。而在3至6月,全校趣味运动会、篮球与足球赛、游泳赛以及体育嘉年华等赛事活动将陆续登场……韩波强调,“我们不想为了办节而办节,核心是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比赛贵在参与,参与才有体验,有体验才有成长。”
运动场成了育人的“第二课堂”。第一次赢得比赛时的欢呼,第一次遭受失败后的沮丧,第一次体会团队协作的共鸣……一场场比赛中,团队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失利后的互相鼓励也在孩子们身上逐渐显现。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体育活动都由孩子们自主策划,从赛事流程设计到场地布置,他们全程参与,俨然一个个小“组织者”。一些同学还化身小裁判,学校为他们提供裁判技能培训,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如今,校园里的运动热情早已“溢出”围墙。每逢比赛,校外的马路上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加油声、呐喊声。
体育嘉年华中,一位退役篮球专业运动员家长还走进赛场,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竞技指导课;拔河、篮球赛等赛事也设置了亲子环节,让家人以“运动达人”的身份融入校园特色活动。
在韩波看来,体育还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绝佳纽带。比如在体育公园开展的越野跑,特意设置了家庭亲子赛,一位家长赛后感慨道:“希望学校每年都办这类活动,孩子回家说和爸妈一起运动的感觉太好了,也拉近了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暑假期间,文来初中的舞蹈室内乐声悠扬,记者推门而入时,正见一群孩子练习中国古典舞,她们戴着雉鸡翎腾跃旋转,为即将到来的演出打磨动作。
文来初中舞蹈团成绩卓越,已连续14届获得区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即便已经中考毕业,九年级学生王若蘅仍回到这间熟悉的舞蹈室:“我的心还在舞蹈团,有演出就会回来参与。4年的舞蹈生涯让我变得更开朗,也锻炼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让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不仅在“量”上达标,更在“质”上深耕。多年前,文来初中就组建了田径、啦啦操、足球、街舞、桥牌等十多支校队,这些队伍活跃在区、市乃至全国的各类比赛赛场上,且屡获佳绩。
在校园内,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被看见”的机会。学校每年都会评选“百花园”奖项,旨在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其中不少体育之星也在受表彰之列。
学校的体育教育核心理念是什么?韩波回答,希望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终生热爱的运动,学校教育要为一生发展奠基。“人的后半生,体育和艺术很重要,体育不仅能给我们健康的行动和运动能力,九游官网app更重要的是通过锤炼人的意志与精神,让我们能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正如韩波所言,体育的意义,远不止强身健体。3月,文来初中的学生们走进上海国际赛车场,现场观看2025 F1喜力中国大奖赛,这场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
“为什么赛车尾翼像倒置的飞机翅膀?如何计算赛车的加速度?”观赛后,学生们还展开了跨学科研究,将物理知识与赛车兴趣融合,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解读。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拥有12年赛车行业经验的费翔来到校园开设讲座,为学生们系统讲解空气动力学与材料科学的相关知识。
这些活动都隶属于文来初中的ASMC(艺体博)场馆系列课程。该课程着眼于充分利用各类文博、艺体场馆资源,营造开放互融的实践学习环境,通过跨学科、项目制、情景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世界、体育、艺术等领域的感知与体悟。
未来,学校将设计更多体育延展课,比如让孩子们走进国家运动员训练营,观看职业运动员训练。
曾有人疑惑:文来初中场地不算充裕,为何中考体育成绩能名列前茅?韩波给出答案:“关键在人,尤其在老师。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精神支撑与课程设计,要让孩子们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中形成认同、实现传承。”
其实,在文来初中,不仅管理层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及部分成员均为体育教师出身,九游官网app还有多位体育老师兼任工会副主席、青工委主任、教工团书记等职。“不是刻意安排,是自然成长的结果。”韩波笑称,“可能体育老师更懂‘团队作战’吧。”
他表示,学校管理层中体育老师占比高,某种意义上是初中体育多样化的表现,也是体育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体现。
韩波透露,学校正在探索AI赋能的个性化体育教学。“例如,我们的体育老师借助AI软件设计出智能体,并将其设定为心理专家,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与智能体问答,了解体育比赛心理知识的同时,调节自我心理状态。”他说,文来初中希望以更高品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成长力,并促进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中茁壮生长。
也许,现在与未来,边界并不那么分明。体育课早已不再是课程表上的一个格子,而是照亮成长之路的一束光,为孩子们带来勇气、坚韧与热爱,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